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://jiaju.people.com.cn/n1/2018/0208/c151264-29812233.html"
來自北京的MissLin有著對藍染獨特的喜愛。創始人林芳璐將云南的扎染工藝運用在自己的家具及裝置設計中,在傳承工藝的同時,也將少數民族的智慧不斷延續,從精神層面打開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復興之門。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在世界舞臺上拋頭露面,中國設計也越發擁有話語權。在剛剛落幕不久的MAISONOBJET(MO)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上,作為特邀媒體的《北京青年報·廣廈時代》,就偶遇了不少中國面孔。他們有的初來乍到,抱團參展,有的已在國內大小展覽上獲得了不少贊譽,難能可貴的是,他們都愿意把新年的第一次亮相,獻給精致美好的MO。 當然,作為引領全球家居裝飾潮流的展覽,MO自1995年創立以來,就源源不斷地為參觀者帶來驚喜。在2018年,已經走過23年的MO也決心讓自己做一次史無前例的更新和改變。當中國品牌遇上MO張開的懷抱,一定會是另一番美麗動人的景象。 改變 MO向中國品牌拋出橄欖枝 2016年,MO方面委托顧問公司進行了策略研究,希望了解并預測全球居家裝飾市場及生活風格的發展,更深入地了解參展商和買手的需求,并確認未來的發展方向。結果表明,一些買手認為參觀MO的動線安排不夠理想,這使得買手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找到參展商攤位,因此,他們無法在很短的時間內看到最多的商品。 所以,MO方面在深思熟慮后決定——改變展會布局,讓買手們能在最短時間內看到最多商品,將整個展會分為兩大主軸:MAISON、OBJET,其中MAISON代表“家”,OBJET代表“精品”。前者面向的目標買手主要為零售商與專業人士(建筑師、室內設計師),而后者則主要為零售商,前者更專業,后者更直接。 MAISON按照風格的區分來探索最棒的居家裝飾與室內設計解決方案,主要分為四部分:當代設計、經典永恒、獨一無二和兼容并蓄、巧匠藝心。OBJET根據不同的產品類型發掘最棒的精品、時尚配飾與居家裝飾。主要分為七部分:烹飪與享食、創意伴手禮、時尚配飾、孩童與家庭、居家配飾、居家織品、居家香氛。 MO展會業務及拓展總監Frédéric表示,這樣的改變是為了讓參觀者更了解展會,即使只有一天的時間,也可以有所收獲,達到自己的目的。而作為熟悉中國市場的MO中國區官方代表Regina,也向亞洲特別是中國設計品牌拋出了橄欖枝。她表示,MO希望和中國品牌一起,改變市場對中國設計的看法,期待那些“不以賺錢為唯一目的、有使命感,對設計有概念、有熱情的品牌”加入MO。同時Regina也代表MO官方表態,愿意成為中國的好伙伴,針對不同需求的開發商、買手、專業設計師量身定制觀展服務。 放眼望去,每年全世界的家具展、家居展上,雖然不乏中國身影,但在“老外”眼里,中國的優勢依然在工廠、生產、制造,而非設計本身。MO對于中國品牌的垂青,不僅是看重龐大的中國市場,更重要的是,想要幫助中國設計進入另一個層面,為它們帶來新的機會。 觀點 民族自信不僅要寫在臉上 還應裝在心里 每年都會奔赴世界各地看展的《北京青年報·廣廈時代》,自然也見證了不少中國品牌和中國設計師在世界舞臺上的成長。無論是獲得iF設計金獎的中國品牌XUe黛西椅,還是在備受國際設計界認可的中國設計師周宸宸,或是數年在MO七號館占據夢幻席位的稀奇藝術,他們都以自信的形象和態度,詮釋著中國文化和中國設計的魅力。 但在觀展過程中,我們也發現,有些宣揚東方文化的中國品牌,卻并不會光明正大地亮明自己的“中國身份”,反而在不斷地把自己“西化”,以外國公司名義參展,過分強調自己的國際化面孔。無國界也好,同文化也罷,創新也好,和諧也罷,與外國設計師牽手也好,與國際大牌合作也罷,當產品都在逐步回歸使用之本源,為什麼品牌自己卻還要刻意隱藏自己的出身?事實上,那并不丟人啊。門面上唱著自信的高調,或許骨子里卻是極不自信的可悲。 幸好,每一次觀展歸來,每一次眼看著中國品牌和中國設計的崛起,我們都十分欣慰。因為我們相信,會有那么一天,中國品牌的身份,將成為通往世界的最好通行證。本版文方博(責編:伍振國、孫紅麗)
關鍵字標籤:軟裝家具
|